当前位置:首页 > 老教战线 > 理论研究

人口老龄化视角下“文化养老”的主体模式浅析

发布日期:2021-06-22 10:25 来源:肥东县店埠镇镇西社区老年学校 作者:缪有淮 阅读: 字体【  

【内容摘要】 “文化养老”是在继承中国传统敬老、孝老文化内核的基础上,依托现代养老科学知识,构建的以多元文化体验活动为载体的全新养老模式,是传统的“物质养老”向更高层次的精神养老方式的进步和发展。其主体架构是以各级老年大学或老年学校为核心,以老年文化体育活动为辐射,加上为老年人提供的系列服务机构组成的、既有擎天立柱、又有铺天盖地的全方位的养老模式。这其中,机遇和挑战同在,经验与启示并存。

【关 键 词】老龄化 文化养老 模式

由中国社会科学院人口与劳动研究所、美国战略与国际研究中心(CSIS)提交的调研报告《银发中国》称:“35年前,中国儿童与老年人口的比例是6:1,而在以后的35年,这个比例将倒过来。人口预期寿命由1949年的41岁延长到了现在的70岁,……中国即将经历一次惊人的人口转变,一个原本年轻的国家即将老龄化。”根据预测,2025年我国老龄人口将突破3亿,2033年突破4亿,2053年将达到峰值4.87亿,而且老龄化速度发展极快,2010年80岁以上老年人口在老年人口总量中占比为11.4%,2050年将达到22.3%,2100年将达到33.6%,届时老年人口三分之一都是高龄老人。

为了应对“银发浪潮”的涌起,中国的社会养老事业在多年的探索和实践中不断丰富、拓展着形式和内涵,在诸多应对老龄化的举措中,“文化养老”是主要的方式之一。办好各级老年大学或老年学校是最普及、最受老年人欢迎的形式,也是应对人口老龄化有效的基本经验之一。

1、新时期“文化养老”的坚实基础

党的十九大提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已经转化为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这一论述体现在庞大的老年群体上显得尤为突出。人口老龄化是一个全球性的问题,是社会发展的必然现象,但我国人口老龄化与发达国家比较起来有其明显的“未富先老”的痕迹,其挑战性异常严峻。

多年来,在各级党委和政府的努力下,“文化养老”作为养老事业的重要组成部分,逐步呈现专业化、多元化的趋势力,并取得了丰富的经验。以肥东县为例,该县已是连续多年的全省10强县之一,2018年,跻身全国县域经济综合竞争力100强,成为综合实力、投资潜力、综合竞争力、科技创新力、工业发展活力五个“全国百强县”。但是,和全国其它地区一样,经济的快速发展仍然摆脱不了“未富先老”的困局,2018年,肥东的老龄人口已占全县总人口的17.1%,并呈现老龄化、高龄化、空巢化、失能化加速的特征,面对庞大的老年群体日益增长的养老需求,县委、县政府先后建立县、乡、村养老服务“三级中心”,2018年为31个城市社区、30个农村社区提供政府购买养老服务,改造提升乡镇敬老院,探索“医养融合”模式,“银龄安康行动”参保5.43万人。发放城乡居民养老保险金3.27亿元,基础养老金月标准提高至145元。与此同时,为丰富老年人的精神文化生活,“文化养老”事业蓬勃发展,至2018年底,全县18个乡镇、2个开发园区331个村居、社区和18个乡镇敬老院共办起老年学校318个,入校学员19927人,受教育者40229人次;县老年大学入校学员1542人,受教育者4856人次。全县先后有16个基层老年学校荣获合肥市“信得过老年学校”称号;县老年大学成为全国176所“示范校”之一,2018年又获全省“示范老年大学”殊荣。在县委、县政府强有力的领导下,全县初步形成以县老年大学为龙头,以乡镇老年学校为中坚,以村级(敬老院)老年学校为基础的三级老年教育网络。从基层老年学校到县级老年大学,办学规模不断扩大,入校学员逐年增加。同时,在办学模式上各有特色,课程设置也具适用性、针对性。

这些成绩的取得,为下一步发展“文化养老”打下了坚实的基础,积累了宝贵的经验。但是从总体上考察,肥东和全国大部分地区一样,存在着一些共性的问题,即老年教育供给滞后于需求增长,老年教育资源总量不足,南北区域发展不平衡,层级发展不匹配,供需不协调。针对这一情况,我们要从老年人美好生活需求去深刻理解认识新时代发展老年教育的重要意义,从解决发展不平衡不充分的矛盾去认识发展老年教育的重要意义,进一步提高发展老年教育责任感、使命感、光荣感和紧迫感。

2、新时期“文化养老”的主体模式

“文化养老”是在继承中国传统敬老、孝老文化内核的基础上,依托现代养老科学知识,构建一种以观念重塑为起点,以多元文化体验活动为载体,以养德、养心、养身三者协调发展为目标的全新养老模式,是在老年人的物质生活需求基本得到保障的基础上,以追求精神生活的满意度为宗旨,以搭建老年人学习娱乐、情感交流、文化休闲的活动平台为手段,以张扬个性、愉悦精神、享受快乐为目的一种养老方式,其核心理念之一,是扬弃年轻社会的惯性思维,把年轻社会长期形成的发展理念、发展方式和制度安排以及政策法律体系、生活方式调整到老龄社会的轨道上来,让老年人在现代养老文化的涵养中优雅地、有尊严地生活。其主体模式是以各级老年大学或老年学校为核心;以老年旅游、老年文体活动为辐射;辅之以为老年人提供的系列服务的机构,如为老年人进行法律维权、心理、职业、婚姻咨询服务等;依托“智慧城市”打造养老服务信息平台产业、建设老年人口信息库、老年健康档案等立体化、全方位的“文化养老”模式,其发展进程应当遵循以下原则:

2.1.坚持寓教于乐,拥抱愉悦生活

要通过系列、有效、寓教于乐的方式帮助老人树立一种全新的老年健康观、生活观和生死观。通过对老年人的观念重塑和文化再造,让他们更多地参与到现代养老体系的构建中来,成为文化养老事业的实践者以及现代养老文化的创造者,而不再仅仅是文化养老的被动接受者。要不断丰富和完善现代养老文化的新内涵,以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发展老龄事业的新理念、新思想、新战略为政治引领,担负起老年教育对促进社会和谐、应对老龄化社会的政治责任,牢牢把握老年教育发展规划的总体要求,让老年人拥抱愉悦生活,共绘“文化养老”的和谐图画,成为“精神快乐、理想永存、思想常新”的现代老人。

2.2.倡导终身学习,构建系统工程

老年教育作为终身教育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建设学习型社会中有着重要的地位。“文化养老”最大的魅力在于提升老年人的终身“获得感”,竭尽全力地减弱乃至取消过往人生经历可能带给老人们的不良影响,让老年人在能够不断获得新的自我价值与社会认可,获得丰富的精神文化体验,获得拥抱未来的希望和信心,获得积极健康、乐观向上的生活态度与生活方式,持续提高老人的这种“获得感”,必须构建老年人的终身学习机制,这是对老年人最真诚的呵护与人文关怀。“文化养老”是一个系统工程。涉及党委和政府的组织、宣传、教育、老干、人社、工会、文广、财政、民政、老龄委等部门,需要进一步加强沟通协调,努力发挥桥梁纽带作用、宣传推动作用、协同联动作用、资源整合作用、培训交流作用、调查研究作用等,不断完善多部门密切合作、齐抓共管、充满活力的工作机制。通过举办一系列重要活动,推进“文化养老”的提升和拓展,形成科学合理的政策组合与举措协调。在老年人的教育和培训领域,政府需要承担更重要的职责,应该结合国家教育战略,尽快出制定中、长远“文化养老”发展规划,营造老年人获得终身学习的体制、机制,将促进老年人终身学习作为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计划来实施。

2.3.更新管理理念,重塑和谐生活

“文化养老”是传统“物质养老”向更高层次养老方式的拓展,不仅仅是注重“老有所乐”,更依托先进的设施和服务管理重构老年人的生活圈,弘扬中国传统孝文化,将包括“敬亲”、“养亲”和“送亲(送终)”的“善养”文化作为精神文明建设与考核的重要内容,丰富老年教育内容和形式;积极开展老年人思想品德、心理健康、生命尊严等方面的教育,帮助老年人提高生活品质,实现人生价值;将课堂学习和各类文化活动相结合,让老年教育更好地融入老年人的生存环境与生活境遇、心理变化与心灵沟通,比如,社会参与能力教育,摆脱孤独感的自我心理调整技能等;在鼓励老人与时代接轨的过程中,利用智能技术、互联网新媒体等工具,让他们主动接受新鲜事物,践行新的生活方式,不断赋予晚年生活流行色彩,最终让老年生活重新迸发青春的活力,促使老人逐步走出封闭的自我空间,重新融入社会,在现代养老文化的浸润中满足心灵和情感的需要,在生活圈重构中优化晚年生活的品质与内涵,提升晚年生活的幸福指数。

2.4.加强阵地建设,搭建多彩平台

实践证明,要实现“老有所学”、“老有所教”、“老有所乐”、“老有所为”的“文化养老”目标,就必须大力加强老年活动中心、老年大学、老年科协、老年体协、老年俱乐部等文化阵地建设,目的是为了让更多的中老年参与进来,在“文化养老”的舞台上去展示才华。在这个舞台上,没有一较高低的胜负,只为分享兴趣爱好,找到志趣相投的老伙伴,以积极、时尚的正能量去秀出不一样的自己,给家人、朋友带来更多欢乐。要按照中老年人的不同需求,着力搭建好丰富多彩的平台:一是娱乐平台,通过学习相关专业知识,了解掌握书法绘画、保健养生、歌咏摄影、花卉垂钓等多方面专业技能,积极开展以唱读讲传为主的陶冶情操文化活动,积极组织老同志开展适合自身特点的各类兴趣小组等文娱活动,增强活动的知识性和趣味性,让中老年人在活动中陶冶情操、增长知识、增进感情、充实生活;二是进取平台,将文化养老建设融入思想政治工作中,丰富思想政治工作的内涵,在老龄人口中中营造积极向上的文化氛围,使他们政治坚定、思想常新、理想永存;三是教育平台,在接受传统教育、专题教育、科普教育、法治教育中不断充实自我;四是参与平台,在建言献策、访贫问苦、调解问题、化解矛盾、关心下一代等方面发挥余热奉献自我。

人口老龄化既是一个挑战也是一个机遇,老年人是社会的宝贵财富,我们社会所有文明成果,都凝聚着老年人过去的辛勤劳动,包含着他们创造的价值,不断优化“文化养老”是完善终身教育体系和学习型社会的需要,因此,全社会理应尊重老年人,形成爱老助老的良好氛围,促使“文化养老”在“银发浪潮”的机遇里获得长足的发展。

【参考文献】:

[1]肥东县县长姚飞2019年1月3日在肥东县第十七届人民代表大会第四次会议上所作的《政府工作报告》

[2]邬沧萍《中国特色的人口老龄化过程、前景和对策》,载《人口研究》2004(1).

[3]陈彩珍《积极老龄化视阈下的老年心理健康问题》,载《牡丹江大学学报》2010.19.3:16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