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老教战线 > 理论研究

营造老年教育管理人才的叠加优势 为质量强校提供人才支撑和智力保障

发布日期:2024-07-03 15:54 来源:肥东县店埠镇镇西社区老年学校 作者:缪有怀 阅读: 字体【  

【内容摘要】在党的二十大精神指引下,老年教育事业的发展正在从扩大增量逐步进入到擢升质量的新常态,人才是质量立校、质量强校的第一资源,要助力“老有所学”转型升级的跨越式发展,就必须构建老年教育管理人才的新格局,积四海之气、聚八方之力、招天下英才而用之,营造学者型高端管理人才“顶天立地”、专业型普通管理人才“铺天盖地”的叠加优势,加速“1+1>2”的人才“蝶变”,为提高老年教育的管理水平提供强有力的人才支撑和智力保障。

【关键词】管理人才;优势;支撑;保障

 

党的二十大明确提出了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的战略措施,必将引领新时代老年教育事业的高质量发展。在“夕阳事业”向“朝阳工程”艰难转变的过程中,老年教育管理工作者肩负着重要的使命与责任,为实现质量立校、质量强校的目标,既要发挥党建的引领作用,又要提高行政管理的效能;既要建设一支数量充足、素质精良的教师队伍,又要建设一支党性强、会管理的人才队伍。这是新的历史时期要求我们做出的郑重承诺。

当前,老年教育事业的发展正在从扩大增量逐步进入到擢升质量的新常态,要助力“老有所学”转型升级的跨越式发展,就必须构建老年教育管理人才的新格局,积四海之气、聚八方之力、招天下英才而用之,营造学者型高端管理人才“顶天立地”、专业型普通管理人才“铺天盖地”的叠加优势,加速“1+1>2”的人才“蝶变”。

1、做强做优是加快老年教育发展的必然趋势

从1983年9月山东省办起第一所老年大学起,经过40年的发展,中国的老年教育已初具规模,并积累了一套较为成熟的管理经验和办学模式,可以断言,再过40 年,中国老年教育的管理必然会从粗放型向集约型的方向大踏步迈进,涌现出一批高精尖的省级乃至国家级的老年大学(学校)“示范校”。做强做优是老年教育发展的必然趋势,在这个历史发展进程中,亟需一大批学者型的高端管理人才和专业型的普通管理人才,这一判断是依据老年教育未来的发展趋势所做出的,其凸显出来的主要特点是:

1.1.需要坚持正确的政治导向以养德 

老年人是维护社会稳定的重要力量,老年人的问题解决好了,可以对改革开放和经济发展起到积极促进作用,反之则会影响社会的稳定。要把老年人思想政治工作做实、做活、做深、做细,就必须根据老年人的特点,把思想教育与开展健康有益的文化体育活动结合起来,坚持正确的政治导向,通过办讲座、上党课、志愿者活动和文艺汇演等形式,开展丰富多彩、生动活泼的专题教育活动,及时组织学习贯彻党在各个时期的方针政策。各级老年大学(学校)应发挥主阵地的作用,按照老年人的需求科学合理的设置专业和课程,突出课程的实用性、趣味性和思想性有机统一,使老年朋友始终在政治上、思想上、行动上与党中央保持一致,以丰富健康文明的生活方式安享晚年。

1.2.需要构建多元文化机制以养智 

老年教育是实行全民终身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为老年人继续学习而进行的教育活动,既不是职业培训,也不同于普通教育和专业进修教育,而是根据老年人的生理和心理特征进行的一种特殊教育。这就需要构建多元文化要素的全新教学模式,要在互联网“大数据”的助力下,依托现代养老科学知识,开设营养与保健、音乐与舞蹈、手工与园艺、文化知识等线下课程和网上慕课,由注重理论教育向实践教育转变,由注重正规教育向休闲教育转变。积极探索开展第二课堂和丰富多彩的各项活动,积极传递正能量,培育学员的阳光心态。

1.3.需要营造寓教于乐的氛围以养心 

老年教育更注重心理健康,愉悦身心,通过系列、有效、寓教于乐的方式帮助老人树立一种全新的老年健康观、生活观和生死观,成为社会养老事业的实践者以及现代养老文化的创造者,而不再仅仅是社会养老的被动接受者。这就需要各级老年大学(学校)把课堂学习和各类文化活动相结合,引导开展读书、参观、讲座、游学、展演、志愿服务等多种形式的集体活动,提高社会参与能力,摆脱孤独感的自我心理调整技能等,让老年人拥抱愉悦生活,共绘社会养老的和谐图画,成为“精神快乐、理想永存、思想常新”的现代老人。

1.4.需要优化晚年生活的品质以养神  

步入退休行列的老年人,是一种角色的转换——从劳动者的角色转换为被供养的角色,以致于有人把自已看作是“累赘”和“包袱”而萎靡不振。老年教育要大力弘扬中国传统孝文化,激励老年朋友振奋精神,要依托先进的设施和服务管理,重构老年人的生活圈,大力宣传“老有所为”的先进典型和模范人物,尽快实现由传统的“物质养老”向“文化养老”方式的转变,积极开展老年人代际沟通、心理疏导和生命尊严等方面的教育,帮助老年人提高生活品质,重塑人生价值,让他们主动接受新鲜事物,不断赋予晚年生活流行色彩,在生活圈重构中优化晚年生活的品质与内涵,提升晚年生活的幸福指数。 

持续提高老年人的“获得感”,是对老年人最真诚的呵护与人文关怀。老年教育自身的特点和发展趋势,呼唤着一大批老年教育管理人才到“中流击水”,在这个大潮流中,不进则退。

2、育才引才是优化老年教育管理的强大动力

截至2022年底,安徽省共有8700所老年学校,在校学员75.1万人;有远程教育网点5097个,注册学员65.5万人。从事老年教育管理工作的在编人员共有1443名,如果加上基层社区老年学校不在编的管理者,老年教育管理人员的总数将翻倍。这是擢升老年教育管理跨越式发展的动能。

各级老年大学(学校)既是学员学习的平台,无疑也是老年教育管理工作者增长知识和经验的课堂。要在“育人”的同时,也要不断增长自己的才干,努力成为一名优秀的老年教育管理人才,其专业性向,亦称为“能力倾向”,是指适合老年教育管理工作的基本能力,包括人格特质、协调能力、决策能力、文化素养、逻辑思维能力等基本能力在内的职业品质。对于老年教育管理工作者而言,其性向十分重要,能被称为“老年教育管理人才”的共性特征是:

2.1.守土有责的专业担当 

各级老年大学(学校)既是文化养老的平台,也是重要的文化阵地。教师选拔、课程设置、教材选配是办学的三块基石,老年教育管理者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引,坚定地守卫好这三块阵地,寸土不让,除了具有坚强的党性和守土有责的决心,还必须具备专业知识——选拔教师知人善任、设置课程寓教于乐、选配教材眼光犀利。

2.2.知识渊博的专业素养 

老年教育管理人才必须在综合文化知识和老年教育专业理论上有一定造诣,有较深厚而系统的学识,不同的领导者在不同的环境和领域中可能会有各具特色的经验方法,但知识渊博的职业素养会使管理水平大幅度地提升,领导者知识多、经验足、善思考,对需要解决的问题就能够有系统、清晰、理性的认识,形成有远见、有主见的决策,从而转化成集体管理意识、主导管理活动。

2.3.善于协调的专业技能

老年教育是一项系统工程,涉及党委和政府的组织、宣传、教育、人社、工会、文广、财政、民政、老龄委等部门,管理者必须具备的协调本领,不断在各部门之间进行沟通协调,努力发挥桥梁纽带作用、协同联动作用、宣传推动作用、培训交流作用、资源整合作用、调查研究作用等,不断完善多部门齐抓共管、密切合作、充满活力的工作机制。通过举办一系列重要活动,推进老年教育的提升和拓展,形成科学合理的政策组合与举措协调。物理学中有个概念叫做熵增定律,简单来说就是一切事务在独立的环境中,都会从有序变向无序。老年教育管理的职责就是对抗熵增,通过协调,让相关部门统一步伐、行动有序。

2.4.善用干才的专业眼光

在每所老年大学或学校里,都会有许多在实干中历练出来的干练之才,老年教育的管理者应善于培养、提拔、重用这些干才,取长补短,优势互补,必要时倚之于手足,并善于和其他执行领导形成有效地合作,使领导层形成的意图、做出的决策得以付诸实施、保证执行效果。优秀的老年教育管理人才应当避免事必躬亲、事无巨细地亲力亲为,要以专业的眼光,慧眼识珠,打造出一个优秀的管理团队。

2.5.务实创新的专业经验 

老年教育管理者不仅要目光深邃,还要讲究实效,善于引领大家克服工作中的困难,解决各种眼前的问题,收获必要而合理的中短期利益,让踏实的治学之风赓续校园,要使自己的决策主张切实有效,就要利用专业知识,有针对性地做好调查研究,了解师生最关心、最迫切需要解决的现实问题,并进行分析研究,有的放矢的提出解决方案,这其中,创新型的举措更需要具备十分专业的知识储备。

2.6.高端人才的专业特长 

高端人才是指学者型的管理人才,在教学管理中,如果只有专业型普通管理人才,即使人数再多,持续前进的难度也会非常大,必须有一、二位高素质、高学历的领军人物。学者型的老年教育管理人才除了具备以上5 项共有的特点之外,还应具备以下优点:一是高超的理论修养水平;二是出众的远见卓识;三是面对复杂的管理形式能表现超常的决策能力。

学者型领导在长期读书、研究、训练与运用中,容易形成较强的思维能力,更善于将思考结果系统化、理论化,身为管理高层,具备较广博的知识储备和深厚的理论功底,即使不是凡事都形成一套独特的创建,至少能做好理论的归纳整理,能够从理论层面发挥出引导、表率作用。很多优秀的高端管理者,即便最初不熟悉所从事的专业,但俗话说:“学会数理化,走遍天下都不怕”,学者型领导通过专业训练出来的理解和判断能力,依旧能够把握好节奏,依据较强的推演能力,做出相对准确的判断。

中国人自古有对“儒雅之士”倾慕的传统习惯,学者型管理人才会以出色的才华、气质、风度和儒雅的素养展示出人格的魅力,其领导成效就会得到强化,并使教学管理的意图得以更加顺利地推进。

 

     3、体制机制是创新老年教育管理的孵化平台

人才是质量立校、质量强校的第一资源,激发人才机制创新是老年教育提质增效的“源头活水”,要构建适应老年教育事业发展的政府、社会、人才的良性互动、融合共生的创业生态系统,实现人力资源的价值增值,既瞄准高精尖,又做实基本盘,筑牢人才金字塔。让人才管理体制在新的、更高的起点上嬗变。

3.1.制定人才管理的地方性法规  

人才工作的活力取决于体制机制的创新。盘活人才资源,最根本的是要建立起一套有利于人才干事、创业的良好机制,积极推进人才工作机制创新;要建立老年教育管理资源合理流动的体制机制,突出引才、育才精度,促进资源高效配置和综合集成;前瞻性地运用法制思维将近年来已经出台的人才管理规定和措施,上升为系统的地方性法规,使行之有效的管理措施和经验能够持续、长久地发力。

3.2.优化梯次培育和聘用机制 

质量立校、质量强校的实质上是人才驱动,人才强、科技强,才能带动管理强、教育强。外引“凤凰”,内育“栋梁”,多渠道招才引智、多方位育才选将,是助力跨越式发展的明晰思路,要打破思维定势和限制条件,建立开放包容、灵活柔性的人才引进、培育体制。近年来,老年教育事业从扩大增量向擢升质量的转型升级,带动了管理人才的需求,数字化转型也催生了一批专业人才,但目前的问题是缺乏更多的高层次人才带动,管理队伍门类不齐全、梯次不合理、新老不衔接、素质不配套,已成为制约老年教育事业发展的瓶颈。因此,不间断地提高人才驱动的动能,分梯次地培育和引进学者型的高端管理人才和专业型普通管理人才,根据不同层次人才的特点,按照高、中、初级职称分层、分类的原则,建立健全梯次培育和聘用机制,使之尽快成为老年教育事业爬坡上坎的加速器。

3.3.构建育才用才的良性循环

竭力发挥高端管理人才和普通专业人才的作用,在资金、服务等方面提供优惠政策固然诱人,但从长远看,不足以支撑管理人才的聚集和发展,最重要的是给他们搭建施展才能的舞台,让他们实现自己的人生价值。要坚持把创建省级或国家级老年大学(学校)“示范校”,作为引才育才用才的重要平台,按照“各类人才+管理团队+优质教育平台”的模式,建立起“筑巢引才”“引凤筑巢”相互融合的良性循环,走出一条人才与创优同步发展的路子。

3.4.拓宽高校毕业生的就业渠道

要利用现有的高校就业服务和管理系统,健全未就业的高校毕业生数据库,实行网上登记和动态管理,为未就业毕业生提供全方位服务,推荐毕业生参加从事老年教育管理工作的招录考试,积极引导用人单位和毕业生对接,使高校毕业生就业工作的服务水平不断提升,服务成效不断显现。为老年教育的管理输送源源不断的人才队伍。

老年教育的跨越式发展,无论是硬实力建设,还是软实力培育,归根到底都要靠人才实力的积累。在老年教育管理人才体系的构建中必须有总体布局,树立“抓人才就是抓质量”的理念,把各类、各梯次人才的培育、引进作为推动质量立校、质量强校、实现跨越式发展的重要举措,创新育才机制、改进引才办法、搭建创优平台,为老年教育高质量发展提供有力的人才支撑和智力支持。

 

参考文献

【1】李萍:《老年大学中的标准化建设工作》 2023年4月24日在“肥东老年教育骨干培训会”上的发言。

【2】梁淑双:《以党建引领协同提升老年服务与管理专业人才综合素质》,《人才资源开发》2021-02-20  No.439